最新消息

BROOKS Hyperion Tempo 敢不敢練就更強大?150 公里開箱鞋測

2020-04-16

  

 

大家好,我叫「小劉」,英文名「Brook」,因為我愛 BROOKS。

因緣際會之下,透過大學田徑隊教練介紹早期隊上的學長,才正式踏上正規訓練;大學以 800 公尺和 1500 公尺為主,直到當兵完出社會後才正式接觸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的練習。

2015年為台南星光馬為第一場馬拉松,當時6小時30分左右完成;2016年2月的高雄國際馬拉松由好友Hoyo的邀約,當時設定目標破3,最後由Hoyo和基哥的穩定帶領下達成破3計畫,成績:2小時58分53秒(總排:47名);2017年推高自己的目標,比賽過程中搭上賴大哥2小時48分配速的班車,雖然沒有達成設定目標,有點可惜,最終成績:2小時50分20秒(總排:27名);此兩場都是穿BROOKS Pure Conncet系列完成賽事。

2016年首次破3,中間兩位基哥與Hoyo;47047號是我。(圖片來源:動一動 趴趴牛)
2016年首次破3,中間兩位基哥與Hoyo;47047號是我。(圖片來源:動一動 趴趴牛)

2018 年後的訓練雖然較少接觸半程馬拉松或馬拉松練習,以5公里的訓練為主,但月里程保持在400~500公里左右;5公里最佳個人成績 2019 年國立台體大測驗賽跑出 16 分 16 秒 08。

  • 馬拉松最佳成績:2 小時 50 分 15 秒
  • 5 公里最佳成績:16 分 16 秒 08
  • 2017年全國乙組大專運動會 5 公里總排第 3 名

BROOKS 的厲害之處?

跟 BROOKS相見恨晚,它的品牌歷史已經超過 100 多年,能夠持續穩定成長肯定是件不簡單的事,尤其又在現今的紅海戰場上;BROOKS會使我非常喜歡的原因是因為,一開始我對它完全不了解的狀況下就穿上它了,當時第一次穿到 Pure Connect 系列,第一印象非常深刻:「哇!非常柔軟而舒服。」,在大學時期,因為肌肉還沒強壯到可以穿競速薄底鞋跟柏油路硬碰硬,自從那雙後,一試成主顧。

為何 BROOKS可以如此厲害呢?跟它的科技息息相關。因為它的研發團隊開發出一款獨特技術「DNA智慧型避震科技」,可根據跑者體重、速度、路況、步伐等要素,提供全方位不同的避震效果,更結合不同的科技與材質,推出多功能BioMoGo DNA、高彈力DNA AMP、高避震DNA LOFT、羽量級的DNA Zero、與動能回饋NDA Flash等相當亮眼的科技中底,使你在跑的過程中更加舒服。

BROOKS 鞋款分為以下三種方向:

  1. Cushion-避震緩衝
  2. Energize-動能加碼
  3. Speed-推進加速

BROOKS還可以更快?

你想不想跑得更快?BROOKS今年推出新款競速跑鞋,透過Blue Line科技研發小組,專為菁英跑者量身設計,幫助菁英跑者在比賽中發揮更高的水準,相信你肯定不想錯過飆速的感覺,接下來 BROOKS將帶大家進入菁英競速跑鞋世界!

踏入競技世界的優勢
踏入競技世界的優勢

Blue Line 科技是什麼?

每雙頂級鞋款都有一個專門研發的團隊,這些團隊走在科技的尖端,透過科技的研發提高跑者速度;而BROOKS  Blue Line 研發團隊,更是以菁英跑者的需求為出發點,結合了實驗室等級精密儀器,與專屬 Run Signature 動態足部檢測系統的研發,滿足菁英跑者追求速度的需求,享受奔馳的快感。

準備好跟阿斯拉一樣開啟推進器了嗎?讓我們來好好觀賞內部的玄機。DNA FLASH 是 BROOKS 第一款將氮氣注入中底的創新科技,透過獨特「超臨界流體發泡」過程,將液態氮轉為氣態氮,並均勻形成無數緊密貼合密閉式氣囊結構,提供更輕量、更避震和動態適應的能量回饋。(如下圖)

DNA FLASH 是BROOKS第一款在中底注入氮氣。
DNA FLASH 是BROOKS第一款在中底注入氮氣。

BROOKS Hyperion Tempo 開箱

非常榮幸擔任 BROOKS新鞋的鞋測員;今年 3 月中拿到鞋子,打開後一見鍾情,看了外觀和拿上手後,心裡已經有底,這雙真的不得了;由於三場馬拉松的經驗下,我偏愛有彈性加上厚底的鞋款,因為在馬拉松 30 公里過後還可以有支撐性,減少腿部肌力的疲勞;而 BROOKS Hyperion Tempo 的整體設計一眼就愛上它了,厚底款式加上競速楦頭,對於一位追求速度的馬拉松跑者來說再適合不過了。

BROOKS Hyperion Tempo,從圖片可看出走簡約的設計風格,簡單的黑色配藍色(也是我愛的配色之一)。
BROOKS Hyperion Tempo,從圖片可看出走簡約的設計風格,簡單的黑色配藍色(也是我愛的配色之一)。
紅色圈圈這部分是個很棒的設計,提供踝部更好的支撐、穩定與反饋
紅色圈圈這部分是個很棒的設計,提供踝部更好的支撐、穩定與反饋
從前面看過去,可發現楦頭部分提供更多的包覆性,提供更高的穩定性
從前面看過去,可發現楦頭部分提供更多的包覆性,提供更高的穩定性
鞋底採用大面積的綠能橡膠,接觸路面的路感非常舒服且抓地力非常好
鞋底採用大面積的綠能橡膠,接觸路面的路感非常舒服且抓地力非常好
  1. 鞋面採用羽量級的平織鞋面,與腳部更貼合,且提供更高的穩定性與透氣性。
  2. 中底部份採用最新科技 DNA FLASH,注入氮氣,提供更好避震、能量回饋的動態適應,增加速度感,整體非常舒適。
  3. 3 mm 大底,前腳掌使用綠能橡膠、腳跟使用 HPR 高功能綠能橡膠,加上鞋底的幾何形狀設計,使雙腳在落地點時可以更加穩定,推進時可提供更好的動能,使整體跑步步態的效率提升;尤其在柏油路上效果奇佳。
  4. 靠近阿基里斯腱與腳跟附近的設計,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款,在跑步過程中,它提供更完整的支撐與包覆性,對我來說腳踝也多了一種安全感。

BROOKS Hyperion Tempo 鞋測倒不如被「鞋」測

依過往經驗一雙新鞋的適應至少要跑上 70 ~ 80 公里以上(純屬個人觀感),但是,這次完全沒有適應的時間,因為第一次跑就上腳。

路線介紹:成功大學光復操場出發→後火車站→地下道→新光三越→中正圓環→民生路到底到文章牛肉湯,接著幾乎原路線折返,來回大約10公里,隨時都有加碼路線(此路線已跑超過好幾百次;也奉勸大家此路線車流量非常大,故運動時也要注意自身和其他周遭人的安全;建議還是選擇腳踏車道、操場或者公園等等地方練習)。

  • 3 月 14 日跟鞋子一起渡過白色情人節(馬路,總計1公里)

出發時還在適應,大約在 1.5 ~ 1.6 公里左右調整鞋帶的鬆緊度 (大約 2 分鐘),剛好接著緩下坡,過後一路平路到文章牛肉湯,這距離剛好 5 公里;綁鞋帶的前半段大腿肌肉還處在無力狀態 (觀察可能是新鞋的狀態無法適應),但過後開啟了一連串的攻勢,從 4 分 04 秒一路把速度往上提升,中間 3 ~ 4 公里加到 3 分 33 秒,看了錶的時間,好像有機會抓到 18 分內完成,最後 18 分 13 秒坐收,最後 1 公里來到 3 分 20 秒;最後因為肌肉無力無法做出更好的支撐,但 Hyperion Tempo 在這次的整體表現非常的棒,能量的回饋上非常即時,也減少觸地的時間。(相同路線下,比較 Pure flow5)

過程稍微緩跑 1 公里左右,接著第二次適應,回程大約抓 4 ~ 5 公里;預計跑在 4 分速/每公里,順順的跑回成功大學,鞋子整體包覆性、回彈能力和加速度非常享受,導致速度無法降下來。

第一次跑就上腳
第一次跑就上腳
回程順順跑
回程順順跑
  • 3 月 15 日 back to back (馬路,總計18公里)

今天原本預計輕鬆跑適應鞋子的性能,殊不知腳實在受不了速度感的誘惑,在第6公里時有稍稍放鬆跑,但跑回運河旁時,又跑上了節奏,當下就順著感覺跑,也測試鞋子在做更長公里數的巡航表現,過程中調整身體與鞋子的結合,但反饋實在來的太快,身體不斷想提升速度,直到回到成大操場,才刻意放慢速度讓身體好好休息一下;練習過程中,會隨著當下心情隨時改變配速,今天心血來潮後,最後的平均配速在4分26秒/公里,back to back 的練習。

Back to back
Back to back
  • 3 月 17 日,日常課表(操場,總計 17 公里)

在跑間歇時習慣穿薄底跟操場對打,今天心血來潮,直接一路到底不換鞋;先熱身慢跑 8 公里(等隊友下班),結束後稍微暖身直接上今天的間歇課表,400 公尺*20 趟(走休 60 秒),配速 75~80 秒;PU 跑道的軟性稍稍會影響鞋子的反饋,但不影響鞋子的特性,鞋面和楦頭的包覆性提供高速過彎的穩定,直道表現雖然比薄底鞋的回饋反應較慢,不過,整體表現不影響訓練,也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使用這配速跑完一場馬拉松。

熱身慢跑
熱身慢跑

間歇練習400公尺*20趟

間歇練習400公尺*20趟
間歇練習400公尺*20趟

3 月 17 日~3 月 25 日這之間累積總 60.9 公里(使鞋子跟腳更融合)

  • 3 月 26 日跑步機上(10 公里)

當天因為中午和下午吃太多東西,導致晚上跑起來肌肉有點遲鈍;今天的練習預計跑一個較快的有氧節奏與調整姿勢,熱身 4 分 30 秒(1 公里),過後直接用 4 分 20 秒/每公里跑完 10 公里 (熱身 1 公里+實際 9 公里),因為跑步機有緩衝效果,鞋子的彈性跟它有點衝突,所以肌肉需要花較多的力量,跟跑柏油路比較時,能量反饋慢上許多,可以當反向操作訓練腿部肌力(但前提下要注意安全,避免危險)。

跑步機上結束時
跑步機上結束時
  • 3 月 27 日輕鬆跑(操場繞圈)

終於來到正式輕鬆跑的時候,這時鞋子里程已經累積到 130 公里,鞋子跟腳終於合為一體了,今天慢跑任務控制鞋底的落地點,跑動過程中,腿部非常輕鬆不斷做到畫圓不用浪費太多的力量,鞋子提供慢跑時穩定的支撐和回饋,讓肌肉可以好好休息,準備下次課表練習的到來。

輕鬆跑
輕鬆跑
  • 3 月 28 日飆速時間(馬路間歇)

前面提到,我一雙鞋大約要在 70 ~ 80 公里才能適應,但我沒有在 70 ~ 80 公里測試;這時就像國小要繳交作業時的心情,臨時抱佛腳做最後一次測試。

這天早上原本設定慢跑(減量週加上沒有賽季了),清晨適合睡覺躲被窩,乾脆讓身體好好休息,晚上好好享受飆速感;在此我定義這路線叫「都市間歇」,因為會有紅綠燈可以偷休息;一出去有點喘但還在可控制範圍內,前 5 公里決定控制在順暢跑,直到文章牛肉湯後開始折返,也開啟巡航速度開關,一路跑回成功大學操場;過程更可以體會到鞋子整體的包覆性和反饋非常非常的好,且完全不拖泥帶水,若不是呼吸有點辛苦,今天的配速肯定不斷的往上提升;一路上完全專注在鞋子與身體的結合,加上鞋子本身的柔軟度,提供非常舒適的避震,小腿部分疲勞感沒有那麼沉重;這是我的最後一測,也感謝BROOKS提供這麼棒的經驗。

都市間歇

都市間歇
都市間歇

總結:

個人偏愛一邊跑一邊觀察肌肉與鞋子的磨合(有聽過人車一體吧!),BROOKS Hyperion Tempo 開跑到最後一測剛好落在 150 公里;我觀察到兩件非常有趣的事:

第一件因為它的彈性更加柔軟,在接到鞋測的同時,單週的里程剛好也要慢慢拉高(3月平均每週90~98公里);依過往經驗只要開始拉高里程,脛骨就會產生不舒服的狀態,尤其是大量跑馬路的時候,但這次觀察到,由於BROOKS Hyperion Tempo提供柔軟的舒適度,所以可能降低脛骨的壓力負擔,才沒有在脛骨產生過多的疲勞感。(個人觀察)

第二件是比較操場、跑步機和柏油路的感受度,排名第一為柏油路、緊接著操場、最後為跑步機,柏油路會排名第一是因為,一開跑身體就不想慢下來,只會不斷想加速,無法控制想要飆速的快感;由於這次BROOKS Hyperion Tempo的設計主軸為「動能回饋」,所以帶動「自然來」的速度感,以及省力,加上鞋底設計、包覆性和最新的氮氣科技,這雙簡直是專為馬拉松設計的鞋款。

穿上BROOKS Hyperion Tempo,保證你絕對不想脫下它。

最後結論

  1. 初學者、進階跑者,追求馬拉松最佳個人紀錄都非常合適。
  2. 依照練習場地排序,馬路最佳、操場合適、跑步機當肌力練習。
  3. 切記:不要太常跑馬路,因為你會上癮。
Run Happy, Be Happy
Run Happy, Be Happy

 

原文刊登於【動一動】https://lihi1.com/m7p9y